手机版

海地国家简介:世界上最穷的国家,人们却靠吃土活下来,到底是何原因?

时间:2024-07-20 09:46:09

不同国家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原因,主食种类也有所不同。中国地域辽阔,南北方人饮食差异很大,北方吃面,南方吃米,日本人的主食也是大米,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喜欢面食和土豆,但是归根结底,各国的主食都逃不过谷物和块茎两大类,可是在加勒比海北部的海地,那里的居民却以泥土为食,他们甚至特地将泥土稀释,加入调味料,再晒成海地独具特色的泥土饼干。那么他们为何选择吃土?又是怎么靠吃泥土活下来的?

从头赤贫到尾的国家

海地共和国,简称海地,是位于北美洲的一个岛国。海地意为“多山的地方”,总面积27750平方公里,但75%的面积都是山地,只有沿海一些地区是平原,但经常会遭受飓风和暴雨的袭击。所以导致海地农业基础非常差,而能源的缺乏导致那里的工业发展也极其滞后,到如今,海地仍是最穷的国家之一。

拥有1100万人口的海地,2020年人均GDP仅有800美元,海地有70%的公民没有固定工作,60%的人为纯文盲,75%以上的国民处在赤贫状态,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海地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64岁,在联合国189个成员国中排169位。

走在海地的街头,会发现路边一片片泥土饼干在安静地晒着太阳,海地人十分贫穷,粮食不足导致大批的民众常年挨饿,为了填饱肚子,海地人不得不选择吃土来填饱肚子。或许在如今的社会听到吃土活命的言论会觉得十分不可思议,但是在饥荒年代,当人们吃完了粮食和牲畜,甚至拔完了树皮和草根,剩下的唯一活命途径就是吃土了。

1942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,数以百万计的人饿死街头,当时的人为了活命,就会一袋一袋地背观音土来吃。观音土这个称呼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。古代的王屋山,很多村民出现了呕吐的现象,郎中们尝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能治愈病人,于是观音菩萨于心不忍,直接下凡为王屋山的村民们带来了观音土,村民把观音土和面粉稀释到一起,吃下后,立马就痊愈了。当然这仅仅只是传说,观音土根本不能食用,虽然观音土吃下去的确立马就不饿了,但是它不容易被消化,时间一长,很多难民被活活涨死。

历史悠久的吃土文化

吃土的历史由来已久,古时候吃土多为治病,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时就曾专门开辟了一个“土部”专栏,记录了61种可口服可外敷的土,而西方对待土,更是有着多种情结,不仅给吃土披上了治病的外衣,还给蒙上了一层宗教的神圣色彩,当时,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坚称土能够止血止泄解毒,在宗教和希波克拉底的双重加持下,土被认为是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存在,这种看法甚至一直持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。

现在的观音土有一个更加学术化的名字,那就是高岭土。高岭土具有可塑性强,打湿后不易破碎,并能长期保持原状的特点。高岭土是很好的瓷器原料,它丰富的矿物质和物理性质使得烧出的瓷器形状多样,质量优质,景德镇之所以有世界瓷都的美称,高岭土功不可没。

用以饱腹的蒙脱石

海地人将土作为食物,最重要的一点的就是从中获得饱感,高岭土矿物虽然丰富,但是遇水之后体积并不会膨大,所以我们所说的观音土并不是海地人真正吃的土,他们食用的是一种遇水体积会膨胀的矿产——膨润土。

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,具有较好的离子交换性。蒙脱石加水后体积胀大数倍至20到30倍,海地人吃的土就是这种遇水会膨胀的蒙脱石。

在海地的街头,经常会看到当地的居民露天制作泥土饼干,他们取来蒙脱石,放入一个较大的容器里,加入水后开始搅拌,直到搅拌成细腻的糊状,然后在平地上铺一张塑料纸或者布,把稀泥一捧一捧地放到上面,为了方便晒干,海地人会在泥糊糊上面用木条压一下,抹平,使受热面积加大,在搅拌蒙脱石时,为了提升口感,一些海地人会在里面加上香料和食用油,这样可以使得口感更加顺滑。

食用蒙脱石的危害

蒙脱石里富含较多的矿物质,很多是人体需要的且对人体无害,除此以外,蒙脱石还有很强大的吸水作用,一些非洲人民经常拿他治疗腹泻,但是蒙脱石中一些含量较高的重金属会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,长期食用甚至会造成中毒反应。

海地人粮荒的时候,只能吃泥土来填饱肚子,蒙脱石可以遇水膨胀,有很强的饱腹作用,但是大量长期食用蒙脱石的话,会导致肠道内水分被吸收,越来越难以排出,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海地人民,明明非常瘦弱,肚子却异常的大,这种一般都是因为蒙脱石堵塞在肠道里排不出来,在没有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,没有及时地改善营养条件时,肚子就会越来越大,直到胀死。

不思进取的海地政府

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,海地最起码也是一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,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种粮食呢?

海地是一个贫困的国家,经济上很依赖其他国家的援助,当粮食援助船带着免费的食物停靠在太子港码头时,海地的粮食就没人再花钱买了,这给当地的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,农业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,而美国的粮食援助计划又规定援助的粮食必须由美国农场生产,海地的农民卖不出去粮食,破产成为了穷人,地也就没人愿意种了

可救济的粮食并不长久,总有吃完的一天,当免费的救济粮吃完,海地人也没有人种地,就只能遭受饥饿的折磨了。

其实自1993年开始,联合国就开始领导海地进行扶贫善后工作,先后成立过5个专门工作室,前后投入超过80亿美元,因为联合国的带头作用,各国也纷纷慷慨解囊,可那么多钱投入进去,在海地仿佛泥牛入海,激不起半点儿浪花,海地脱贫工作没有半点儿起色。

美国是离海地最近的一个发达国家,为了减少海地灾民堵在自家门口乞讨,在海地身上烧了不少钱,还取消了海地玉米、大豆等农产品的关税,可海地的表现令美国领导人非常失望,美国的救助措施在一贯混乱和贫穷的海地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,而回到国际舞台的海地又总是一幅投机者嘴脸,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曾大骂海地是个粪坑国家。东王虽然在其他事情上表现欠妥,但是骂海地却实在是骂得没错。

今年2月下旬,联合国海地综合办公室向安理会报告了海地的情况,海地国内两极分化非常严重,富人富得流油,穷人穷到吃土,且海地国内人道主义危机加重,很多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,听到汇报后,大家对海地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国家都非常的愤怒,在批评海地这件事上,联合国难得的达成了一致,挨个批评了海地政府的腐朽无能,只知道内斗,一点儿实事儿不干。

海地的赤贫局面,政府有很多大责任,海地境内多飓风,往往灾害发生后,海地只会惨兮兮的在新闻上卖惨等着其他国家的救助。国内的政局动荡、管理层秩序混乱、贪污腐败、暴力犯罪、党派斗争在海地扎根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,因此百姓的贫苦也像是一个无解的难题。千百年来,就这么以极不光彩的形象和海地的历史一起延续。

节约粮食,人人有责

海地吃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,但是生长在富强祖国的我们依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。根据国家统计局估算,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约1000亿斤,可供养约3.5亿人一年的需要。

近来,国家大力整治网络上的食物浪费现象,一时之间,节约之风兴起,不少高校的餐厅推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定量饭菜,为一些胃口小的女孩子设计了半份菜量,但是很多人觉得中国的粮食产量足以满足国人需求,搞节约完全没有必要。甚至有些理论大谈特谈浪费粮食、过度消费还可以刺激经济增长。

和平年代,我们生活的富足安康,但是就像俗语所说,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,一丝一缕,恒念物力维艰,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,节约粮食不仅是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展现,更是一种对于农民的尊重,而且在现代化的今天,种粮食不仅是人力成本,还有水电运输等等其他成本的付出,这些资源大多不可再生,我们节约粮食,也是在减少污染,助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。

我们在享受舌尖的美味,为美好的事物感动时,可能不会想到在海地,会有和我们年龄相当的人,缺少食物,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,过着妻离子散,背井离乡的吃土生活,我们的浪费是对他人生存权利的挑衅,而节约无疑是一种对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人民的慰藉。